英媒:京拒議員赴港 英在港影響力被根除

即時中國

發布時間: 2014/12/02 11:37

最後更新: 2014/12/02 12:25

分享:

分享:

中國拒絕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調查團赴港,引起的外交風波繼續發酵。英國各大媒體周一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事件,認為事件顯示,英國在港影響力被根除。

《金融時報》報道指,中英兩國圍繞中方拒絕英國議員訪問香港的爭執升級,英國首相府稱中方的決定是「錯誤」和「起反作用的」。報道認為,這一事件將使卡梅倫政府感到難堪。最近幾個月,香港發生爭取民主改革的示威後,英國政府沒有對北京政府提出批評。

英媒認為,首相卡梅倫竭力討好中國領導人,希望能吸引巨額投資。圖為卡梅倫(左)與中國總理李克強。

卡梅倫政府難堪

報道指,香港的局勢在英國引起關切,一些人呼籲政府採取更強硬的公開立場來捍衛中英聯合聲明,但卡梅倫也在竭力討好中國領導人,希望能吸引巨額中國投資。

《泰晤士報》的報道說,中國禁止英國議員前往香港,似乎準備冒險與英國全面對抗。「中國的這一拒簽潛在地帶有相當重要的象徵性,是向全世界宣告,香港這塊土地上的前殖民地東主之影響力已經被完全根除了。」

報道認為,批評人士很可能將英國政府相對溫和的回應看作是進一步的證據,證明英國政府在處理與北京的關係時,讓經濟利益高於其他問題之上。

事件或釀外交糾紛

《每日電訊報》也認為這一事件讓中英之間醞釀外交糾紛,中國在通知英方時表示,議員前往香港,「將被看成是站在參加佔中和其他非法活動的人一邊」。

英國議員欲來港調查中英聯合聲明落實情況,卻遭中國拒絕入境。

今年是有關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的中英聯合聲明發表30周年,英國議會下院外交委員會早些時候宣布,將調查目前英國同香港關係。但中國政府拒絕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調查團赴港,惹來英國外交部及首相府的雲南,認為中方做法錯誤,反而加大了外界對香港局勢的擔憂。

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指,該委員會的行為是干涉中國內政,「如英方個別議員執意而為,那才是公然對抗,這不利於中英關係發展。」

美促港府與示威者 和平處理分歧

另方面,美國再就事件發表評論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表示,已向北京及香港表達關注。她促請示威者和平表達意見,而香港政府須展現克制,若侵犯情況有所增加,美國將會關注。她又稱,對有報道指英國國會議員不獲准訪港,美國表示關注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